苗木小匠网

苗木土壤管理,苗木土壤管理工作总结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苗木土壤管理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苗木土壤管理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给树松土的正确方法?
  2. 新栽苗木如何浇三遍水?
  3. 苗木栽植深度多少合适?

给树松土的正确方法

结合灌溉进行松土

如果片植地被的土壤板结,在灌溉时必将导致大量水分以地表径流的方式流失于绿地外。对植株密度较疏的偏执地被要定期松土,增强土壤对水分的吸附能力,以提高水分的利用率。

苗木土壤管理,苗木土壤管理工作总结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结合施肥进行松土

在***用撒施的方式对绿地进行施肥时,要同时进行松土,使肥料与土壤充分结合,以减少肥料流失,提高施肥效果。

结合除草进行松土

苗木土壤管理,苗木土壤管理工作总结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给树及时进行松土,对于其健康生长非常有必要。具体方式如下:

第一,定时进行松土,是幼龄树在土壤透气性好的环境中生长。

第二,松土时注意幅度,深度不要伤及树根系,侧旁不要伤及枝干。

苗木土壤管理,苗木土壤管理工作总结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第四,松土的过程中,顺带清除其周边杂草。如果有条件的话,顺带施肥浇水

新栽苗木如何浇三遍水?

苗木栽好后,无雨天气在24小时之内必须浇透第一遍水,第二遍水要根据情况连续进行。第三遍水在第二遍之后的5—10天内进行,秋季栽树开工较晚或雨季栽树,可少浇一遍水,但灌水量一定要足,水要浇透。

北方干旱地区无雨季节,苗木栽植后10天内必须连灌三遍水,每株每次灌水量因地区、季节、天气状况而不同

1、对于新栽种的苗木,要连续浇灌三次保活水,在浇水时要小水慢灌,这样有利于苗木根部吸收充足的水分,禁止大水灌溉。

2、浇水后压实土壤,如果发现苗木歪倒、伏倒现象,应做好扶正、固定苗木,这样有利于加紧佰植物根系与土壤的密接。

3、在早春干旱、风多雨少、地面蒸发大的地方,要经常小水慢灌新苗木,保证充足的水分,浇水浇足灌饱

苗木栽植深度多少合适?

50厘米深的坑。

树木的根系对于外界的温度是非常敏感的,如果将它栽种的过深,根系为土壤包裹着。外界的温度逐渐升高,但根系因为埋得的过深,依旧在休眠,所以发芽较慢。而且植物的根系埋的过深,不利于透气,养护不当的情况下还容易被憋死。一般来说树木的根茎埋的深度不要超过5公分,否则长势就会出现问题。

栽植过浅,部分根系外漏,根系易失水,造成树势若,不利于缓苗。导致干腐病、腐烂病发生严重。栽植过浅,苗木易发生冻害和倒伏,影响正常生长发育,甚至导致死亡。

花谚中云:“深则根不行,而花不发旺”。由此可以看出,如果苗木栽植过深,根系呼吸受阻,则不易生根,常会发生“闷芽”现象。观察时发现,虽然苗木枝条没有明显失水现象,芽也较为鲜活,但就是迟迟不发芽,有的伸展的叶片又全部回抽枯萎。这些现象的发生,很有可能是因为栽植过深造成的。

1、竹类可深栽3-5CM。

2、常绿针叶树种宜浅栽,以土球顶面略高于栽植面5CM为宜。

3、球茎花卉栽植深度,应为球茎的1-2倍。块根、块茎、根茎类植物,一般深栽3-8CM。

4、一般落叶乔、灌木,宿根花卉,及一、二年生花卉,栽植深度应掌握浇灌三水后,裸根苗栽植面与原根茎土痕线平齐,土球苗木球顶面应与栽植面平齐,假植苗应去除虚土,以原土球顶面为准。干旱缺水及漏水、漏肥的沙土地,可适当深栽5-8CM。

苗木栽植不可过深或过浅,过深易产生“闷芽”,会加长缓苗期。一般落叶乔木种植深度应与原种植线平齐,常绿乔木栽植时,土球应略高于地面5cm。新填种植土,植前树穴应灌水令其自然沉降或踏实后再行种植。

4、树穴土壤改良

移植常绿针叶树种、肉质根苗木时,树穴必须掺砂或掺拌草炭土,掺拌比例1:8。在粘重土壤栽植时,也可***取树穴打孔灌砂措施,增加土壤的透水、透气性,有利于新根生长。

5、回填种植土

每回填20-30cm种植土,应分层踏实。土壤消毒苗木移植后,因缓苗期树势较弱,常诱发病害,为确保苗木健康生长,故对大规格苗木树穴土壤进行喷药消毒。如多菌灵、敌克松等杀菌剂均可使用

6、苗木支撑

浇定根水之前,大树应及时架设三角或四角支撑进行固定。苗木高度在6--7m以上树冠较大的,应设两层支撑,一般三角支撑的支撑点宜在树干的2/3处。支撑杆设置方向三角支撑的一根撑干必须设立在主风方向上位,其他两根均匀分布;行道树的四角支撑,其二根撑杆必需与道路平齐。

来自买卖苗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苗木土壤管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苗木土壤管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qdkdhl.com/post/5699.html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